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產科醫生難為

產科醫生難為

謝豐舟

近日有立委,市議員開記者會為胎死腹中旳孕婦發聲。讓我回想起三十年前的一件意外。

一位同學的妹妹找我產檢,過程順利,母體和胎兒都看不出什麼異常。沒想到,已近足月旳某一天,孕婦突然覺得沒有胎動,來院一看,胎兒已經沒有心跳。催生下來,發現臍帶纏繞著胎兒好幾圈,臍帶被撐得細細的,像繩索一般,簡直可以用五花大綁來形容。産婦固然傷心,做醫生的也不好受,更何況是熟人。第二胎,她就換另一位醫生產檢,接生,我不覚意外。

近十多年來,由於超音波的普及,常常可以在胎兒頸部看到臍帶,有時是披在肩膀上,有時繞着脖子一圈,甚至會看到臍帶繞着胎兒的頸部二圈,甚至三圈。這時候就會面臨要不要告訴孕婦的蕀手難題。因為絕大部份的臍繞頸是沒事的,但生產的一個大意外就是臍帶意外事件(cord accident)。不知何故,有時臍帶在子宮內被壓住,由於臍帶是胎兒生命線,若不通暢,可能幾分鐘,胎兒就沒命。

臍帶怎樣才會被壓迫到血流不通,很難想像,比較具體的情況是臍帶真正打結(true knot),但相當罕見。臍帶繞頸,即使三圈,也不見得會出問題。因此,如何跟孕婦告知胎兒有臍繞頸,真的是個大挑戰。

一般,可以請孕婦自己每天注意胎動,若胎動有明顯減少,要儘速找醫生。待産時,可以用胎兒監視器,注意胎心跳有無 臍帶壓迫的徵象!

不過,臍帶意外事件若事先全無警兆,可能就會像這次的事件,孕婦,胎兒,醫生都是受害者!這也就是之所以要成立生產無故失補償的原因啊!

令人遺憾撼的是,媒體,民代,甚至一些幫閑的路人甲們,往往見獵心喜,為了曝光度,收視率,甚至希望從補償費分一杯羹,將事件大肆張揚。前一陣子,幾家新聞台1不約而同地大事報導一件生產事故,拉白布帶,漫天冥紙,高分貝抗議,一應俱全。媒體及民代不思協助公眾教育,反而傷口灑塩,火上加油,令人不敢恭維。

至於,將胎兒用塑膠袋包起,放在冰箱,聽起來是令人不忍,然而,這似乎是各醫院行之有年的做法。國外,會將胎兒安置好,放在一個房間中,譲家人有哀悼的機會,然後進行後續處理。我想,台灣亦可仿照學習。

只是,這些撫望心靈的措施,還是需要資源和人力。在台灣醫療給付陽春,盡量少用人力的情況下,要做到國外水準,恐怕不易,因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周到的服務,人力是最要緊的,台灣的醫療完全忽視醫療所需的各種支持人員supporting staff,卻要求精緻周到的服務,其實就像付陽春麵的錢,卻要吃牛排,實在是緣木魚。長此以往,只是肥了醫院,苦了醫療人員和病人。

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感念羅慧夫醫師


感念羅慧夫醫師
我想,馬偕醫院的優良傅統來自於𨗴慧夫籬療傳教的奉獻,
1990年左右,我們開始能夠在五個月左右正確診斷胎兒有無唇題裂,如果無其他重大昱常,我們就直接將媽媽轉介至羅慧夫基金會,由他們接手,說明出生後的治療和預後,然後由父母決定。胎兒出生後,就由基金會接手,新生兒的唇顎裂會得到完善的醫療。
羅慧夫的努力,譲我們做產前彥斷的人,獲得非常寶貴旳後續支援,也讓父母及新生兒得到最好的支持和醫療。
這次八仙塵爆,我們才知道原來馬偕的燒燙傷中心也是源自他創立的台灣第一個灼傷中心。
有人也曾問我為什麼不將唇顎裂胎兒轉介給台大的整外呢?我覺得因為此病需要完整的團隊照顧,不是單一整外醫師能處理,學了病患的最高利益,當然還是轉介到基金會。
台大醫院將有新院長上任,期望他能以罹慧夫為榜橈,發展出病患需要而目前沒有的醫療內容,如果沒有紥實的先進醫療有再好的管理,再會的分院,再多的論文,也撐不住台大醫院的招牌。
羅醫師小傳
1927年6月29日,羅慧夫醫生生於美國愛荷華州的橙鎮。退伍後,於1947年進入密西根的候普學院。之後,羅慧夫醫生在1950年進入愛荷華大學醫學院,在醫院最後一年,他與羅夫人Lucy結婚,並育有4名兒女與9名孫子。
事蹟簡述
羅慧夫醫生於1959年以醫療宣教士身分抵台,同年開始擔任馬偕醫院院長至1975年,提倡包括身、心、靈全人治療觀念,並創辦了第一個小兒麻痺重建中、加護病房、山地巡迴醫療車、自殺防治中心-生命線、燙傷中心。
邁向國際
1976年,羅慧夫醫生為長庚紀念醫院創院院長,同時也擔任長庚醫院整形外科主任至1992年。於1981年時,羅慧夫醫生獲頒長庚醫院永久榮譽院長,並創辦第一個唇顎裂暨顱顏中心、第一個顯微中心與第一個美容中心。
傑出榮譽
1981 獲頒贈為長庚紀念醫院永久榮譽院長
1983 榮獲美國愛荷華西北學院之傑出校友
1984 MEMBERSHIP I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lastic Surgeon(必須對整型外科有顯著貢獻者才能被選為該會員)
1986
榮獲美國密西根候普學院之傑出校友 榮獲美國密西根候普學院頒贈之榮譽人文學博士
1989 創辦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1993 獲頒「吳尊賢愛心獎」
1994 獲頒「麥林尼克獎」相當於整型外科醫師的諾貝爾獎
1996 榮獲行政院衛生署後生會「醫療奉獻獎」
1999 榮獲李登輝總統頒授「紫色大綬景星勳章」
行遍天下
「一個唇顎裂的手術只需要1至2個小時,可是卻可以重建一個孩子的一生。」羅醫師的義療義診,足跡遍及馬祖、花蓮、金門、台東、屏東、巴拿馬、南非、坦尚尼亞、肯亞、菲律賓、越南、柬埔寨。
資源整合
1989年捐款創辦羅慧夫基金會。 二十年來已幫助二萬五千名貧困顱顏患者接受良好醫療,提供兒童遊戲治療、兒童/青少年夏令營、得福家長聯誼會、心理諮商、團體治療、語言訓練等心理復健服務,同時推廣顱顏大眾教育,提昇顱顏醫療水準。

昔日的吳清山

昔日的吳清山
教育部國教署署長吳清山因為課綱紛擾,傅將在七月底下台,成為課綱風波的代罪羔羊。
2007年,我讀到他在自由時報的投書:大師教大一,頗受感動,因此投入台灣大學大學部的教學,包括醫學系一年級的普通生拍等及通識課。
吳清山教授當時還寄給我:Preparing Yale for 4th Century,分享耶魯大學入世紀的教育藍圖,我更寫了一封大師教大一的電子信,寄給台大師生,並收錄在台大真好玩一晝,對吳教授也深感敬重。
沒想到,黑箱課綱的執行者竟然就是己入朝為官的吳清山,官言官語,極盡推託能事,說一些不看邊際的風涼話,成為馬的去獨漸統效勞令人不敢相信,這是從前那位充滿大師教大一理想的教育學者。
聽說,他又要回北教大任教,繼續唱他的教育理想。我想,他應該是耶魯大學畢業的江宜樺第二,滿口理念,當了官就成,為獨夫的馬前卒,然後一走了之,又回大學,繼續清高,理想⋯⋯
台灣的高教界這種學而優則仕,仕則忘了我是誰,仕完又變學。這些人的身教對學生的危害,恐怕和捷運站隨意砍人一樣可怕,因為他們徹底 摧毀了教育的基本信念和價值!
哀哉!
大師教大一
2007年9月我終於實現了多年來的理想:親自參與醫學系一年級的教學。我與生命科學系陳俊宏、高文媛、王淑美3位老師一起分擔醫學系的普通生物課程。這是一門3學分,每星期上4小時的課總共64小時。我和陳老師分擔動物的部分,高老師與王老師則負責植物的部分。
  為了讓更多醫學院的老師參與醫預科(醫學系一、二年級)的教學,我邀請了9位醫學院臨床和基礎老師分擔我所負責的16小時,例如內科張天鈞教授擔任內分泌的課、神經科謝松蒼教授擔任神經系統的課、微生物學科葉秀慧與李財坤兩位老師分別負責病毒與細菌的遺傳學。
陰錯陽差,圓了夢想
  幾位曾經參與醫學系物理學課程的物理系的教授說:當醫學系的同學,在三年級到達醫學院時,大部分已經被醫預科兩年鬆散的教育定型了。化學系剛退休的劉廣定教授也曾極力想要讓醫學系學生在化學方面得到最合宜的教學,只是少數個人的努力終究影響不了醫預科教育的內容。醫學系的老師們理論上應該是最關心醫預科教育的一群。然而,他們根本沒有參與醫預科教學的機會,沒有第一手的經驗,與學生也幾乎完全沒有接觸,當然對醫預科教育的內容根本無從置喙,更談不上去思考如何改進。於是來自化學、物理、數學、生物的老師只好各自為政,即使有心,也只能自求多福。
  一位醫學院的臨床老師如我,雖然想要參與醫預科的教學,對醫預科課程內容的改進能夠有所著力,但是全無門路。不過,山不轉路轉。醫預科的生物課是由生命科學系的老師擔任,基於對基礎生物學的興趣與憧憬,去年我成為生命科學系合聘教授。正值原本擔任醫預科生物學的陳益明教授退休,剛好由我接替他,因此,陰錯陽差地圓了參與醫預科教學的夢想。
  今年這個課程採用Campbell的Biology做為教科書,我買了9本分送參與教學的9位醫學院老師;因為這個課我們希望老師照著課本內容教學,這樣比較有系統性,學生也有所依循。另一方面,也符合劉廣定教授所鼓吹的:初學者的教學應該以已經確立的資訊為主,不可以天馬行空,講些自己的偉大研究。
  依照這個原則,我已經上過一堂-The chromosomal basis of
Inheritance(遺傳的染色體基礎)。事前我將自己負責的兩章,仔細地從頭到尾讀過,然後以原書所付的power point為主軸稍加補充,儘量把書裡的內容仔細講解。此外透過Ceiba網站將許多相關的遺傳學與基因體學補充資料寄給所有修課學生。
遠來的暮鼓晨鐘
  9月初,偶閱自由時報,看到臺北教育大學吳清山教授投書,題為〈大師教大一〉。內容強調:在耶魯大學有一傳統,諾貝爾獎得主和傑出教授一定參與大學部的教學,顯示耶魯大學對大學部(undergraduate)教學的重視。閱後,冒昧與吳教授通信,承他寄來“Preparing for Yale’s 4th century”一文。此文為該校在1996年為耶魯大學進入第4個世紀(即21世紀)所做的展望與規畫。文中強調耶魯大學有二大教育主張,一為全力追求卓越的大學部教育,二為研究所教育及專業學院著重於領袖的培養。(Yale is distinctively committed to excellen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graduate and professional schools, Yale is committed to the education of leaders.)
  在臺灣,各大學對Nature、 Science期刊論文夢昧以求,不惜投下鉅資,到處挖角之際,耶魯對大學部教育的特別重視就如「暮鼓晨鐘」一般。筆者在醫學研究打滾近30年,近來深切覺得最基層的大學部教育才是未來學術卓越的基石。看到這篇文章,不覺心有戚戚焉,也更堅定了自己參與大學部教學的決心。
耶魯大學的教育心
  此文強調:耶魯大學極端重視大學部教學,耶魯大學堅持教師應該例行地參與大學部的教學,而備受尊敬的學者願意致力於大學部教學工作也創造出一個珍視良好教育的氛圍。耶魯大學生們的優秀與專注,回報了教師們的努力,也鞏固了耶魯大學的志業(commitment)。雖然耶魯大學因此也付出一些代價,例如不能吸引無心教學的學者前來耶魯,但整體而言,這一堅持卻是利遠多於弊。
  在耶魯,大學部教育的核心是liberal education。它培養學生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能力,奠下終身學習的基礎。除了知識能力的培育之外,更重要的是人格(character)的培養。透過種種課外活動:運動、音樂、戲劇、出版、政治組織以及社區服務培養學生的人格。
  耶魯的大學部教育有一大特色是其住宿學院系統(residential college system)。每一個住宿學院約有400學生,形成一個親密的社區。學生來自不同的學門,不同的背景,具有不同的興趣,恰是耶魯大學多元性的縮影。各住宿學院有自己的學術及社會活動,也提供諮詢及教導的服務。這種與不同人等朝夕相處的環境,正是多元思考,科際整合的溫床,也是培養良好人際互動的場所。
  耶魯大學的中心思想是:所有教員,尤其是資深及傑出者積極參與大學部教育,更透過liberal education及住宿環境培養學生的人格。我想,這正是所有大學最重要的使命,最核心的價值。
汗流浹背很幸福
  除了醫學系的普通生物學課程之外,我也開了一門通識教育「從現代生物學瞭解人類行為」,希望藉由生物學知識(biology literacy)的普及,使非生命科學的大學部同學能從生物學的角度觀察人類的種種行為。這個切入方向在基因體時代以及腦科學時代的21世紀是無法視而不見的領域。由於選修的學生超過預定的200位,又不忍讓學生吃閉門羹,於是無限加簽到299人。教室容納不下,只好在旁邊的教室用同步傳輸容納多出來出來的學生。
  2007年10月14日在狹小又沒冷氣的共同教室104補上醫學系生物學。面對百人以上的大班,又想儘量把有點抽象的遺傳學原理解釋清楚,不知不覺用盡全力。一堂課下來,汗流浹背,頭昏腦脹。下課後,坐在那三顆老琉球松下面,秋風徐來,熱氣全消。吃著莫札特咖啡屋的綜合冰淇淋,聽著晚風中傅鐘的聲音,覺得能從臨床回歸大學部教學,真是一種幸福,也不枉此生來臺大走一遭。
發表討論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醫生是知識份子嗎?



醫生是知識分子嗎?

謝豐舟

  近年來,在社會大環境的變遷中,醫生的自我定位似乎也受到極大的衝擊,連帶地醫學生也不知如何自處。在二次大戰以前,醫生是知識份子,更是社會的良知和啟蒙者,例如蔣渭水、賴和在台灣社會的現代化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曾幾何時,今天的醫生卻變成社會中唯一需要強制上倫理課的一個行業。因此,有時不禁懷疑在醫生到底是不是知識分子?或只是個高級技術人員?相信,大多數人的直覺反應是:醫生唸了那麼多書,不是知識分子,是什麼?
  首先,讓我們來探討一下,什麼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是源自於英文的“intellectual,日本話中則簡化成“intelle”。小時候,常常聽父母用日語交談時會說:我們醫生做為一個intelle,應該如何,如何……。幾十年後,才領悟到他們口中的intelle,就是intellectual,就是知識分子。以definition, intellectual二字在Google一查,跳出了WordNet Dictionary的定義如下
  Intellectuala person who uses the mind creatively
  同意字則有cerebral, good, high brow, highbrowed, intellect, noetic, rational, reflective, serious ….intellectual也可以做形容詞)
  在日常的英文中,intellectual是個相當tricky的字,它並沒有大家公認的定義。反倒是它常常見於所謂負面用法。當我們說某某人是知識分子,往往是在暗示某某人根本不是知識分子,只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冒牌知識分子(pseudo- intellectual)。
  某人唸了很多書,或是專精於某種學問,那麼他是intellectual嗎?有人認為在眾多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科學家中,只有少數算得上是intellectual(例如Einstein, Heisenberg, Pauli, Gell-Mann),大部份其實是技術專家(technical specialists)。他們在自己的領域十分傑出,但並沒有什麼智慧性的訴求或觀點(intellectual claims)。一般而言,雖然許多intellectuals是學術中人(academics),但做為學術人並不一定是個知識分子。
  從這些負面又模糊的說法,我們可以理出對知識分子一個較清楚的定義:
  An intellectual is someone who brings critical reasoning and a background of academics or specialist knowledge to discussions that take place outside the formal frame works of specialist or academic disciplines, and without the associated set of agreed rules
  另外,Dr. Knopfelmacher則提出下列的定義:
  A person who spend time fashioning a critique of social institutions relavant to fundamental, but contending, human values – the moral and political destiny of man stuff.
  這些定義中,有幾個key words: critical reasoning, outside the formal framework, without agreed rules, human value。從這些key word大概可以隱約勾勒出intellectual的形貌。
  在目前醫院,醫學院的環境及氛圍中,討論什麼是intellectual?醫生到底是不是intellectual?不免會被貼上metaphysics(形而上學)的標籤。不過,問題可能不在醫生是不是intellectual而在醫生是不是,不是intellectucl今天,舉世皆然。醫生的困境在於自己不甘心被認定只是個高級技術人員(不過大部份醫生的專業要求可能不及一個747客機的駕駛員),因此,掙扎在健保的現實史懷哲之間。倒是,一個比較好的解套方式,也許是醫生乾脆就自認是個像747客機駕駛員那樣的高級技術專家,好好地學習,好好地開飛機,把飛機上數百位旅客安全地送到目的地。至於是不是知識份子要不要做史懷哲就不用費心了。至少也不用再被強制上倫理課。(目前747駕駛員是不用上倫理課的)
 生殖醫學的興起
--從本能到選擇--

謝豐舟
---------------------------------
正如,柯文哲市長選舉所標舉的口號--CHOICE--,生殖醫學的興起,讓人類的生殖,從「本能」進化到「有所選擇」
-----------------------------------

   生物為了生存而奮鬥,人類也不例外,每個人,都為了自己肉體與心靈上的存活必須不斷地努力。然而活下去的目的是什麼呢?有人說:「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沒錯,我們的雙股螺旋DNA,本身就是為了繁殖而設計。作為一個成功的物種,一定要活到能夠把自己的基因傳遞到下一代,對人類而言,除了「生」,還要「養」,因此自然界的第一定律無他,就是「我要活下去」(self-preservation)。

然而,活下去需要資源,而資源是有限的,達爾文的天擇說講:「資源有限,適者生存」。我們的基因中在代代相傳之中會產生變異(variation),適合環境的變異就能夠被繁衍下去,不適合的變異就淘汰出局。這就是「天擇」。「天擇」的觀念也出現在文學中。小說既然是人類行為的紀錄,其中必然包括人性,荷馬的史詩中每場戰爭都是生殖的考量,珍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也不過是場配偶選擇(mate choice)的角力,搶佔生殖的成功,踏上演化勝利之路的第一步。

   生物有生殖的本能,但人類與其他動物不一樣之處在於,人對於本能的生殖行為能有所選擇(choice),而生殖醫學帶給人類的,就是選擇的權利。謝豐舟教授認為,生殖醫學就是一連串的選擇--如何生、生什麼、要不要生、不會生怎麼辦。
 
如何生?
   1847年在歐洲的統計,顯示當時醫生接生的產婦死亡率是11.4%,助產士接生的死亡率則是2.7%。追究原因,發現是因為醫生除了接生外,還要接觸病人、屍體,手上的細菌引起產褥熱。當時雖然沒有細菌的概念,但是當這個統計出現後,醫生開始在接生前用石碳酸洗手,死亡率就降到了1.27%。

   1848年至1914年之間,歐洲死於難產的婦女比戰死沙場的軍人還多,可見生產事件多危險的事情。衡量一個地區的衛生情況,孕產婦死亡率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台灣地區的孕產婦死亡率,在二戰後約是十萬分之二百,現在每年只有十萬分之六到七。台灣的周產期死亡率(胎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約是千分之十五,這個比例在世界上算是極低的。如何達到這樣的標準?靠的是近五十年來台灣婦產科在產檢上做的努力。台灣產檢在世界上是頂尖的,包括超音波等等七個重要的篩檢,集所有高科技於一身,透過產檢找出高危險妊娠,特別注意處置。
 
生什麼?
   現代婦產科將胎兒視為一個病人(Fetus as a patient),我們可以對他做種種檢查,甚至治療。以唐氏症為例,可以透過羊膜穿刺、絨毛採樣來診斷。現在台灣高齡孕婦幾乎都願意接受這樣的診斷。更進一步,透過孕婦驗血,從年輕母親中找出高危險群,70%的唐氏症都可以在生產前被發現。新一代的冊血唐氏症篩檢讓幾乎90%的唐氏症胎兒都可以在產前檢出。謝豐舟教授從1990年代開始推廣這個政策,每年讓台灣減少約兩百個唐氏症小孩。而在2013年成立了病友會照顧仍然被生下來的唐氏症小孩,完成了台灣唐氏症的拼圖。
   台灣婦產科醫學的真正起飛不過就是近五六十年的事。從台灣婦產科先驅陳皙堯教授等由剖腹產、注意高危險妊娠等,解決了難產的問題、降低台灣周產期死亡率,並發展出超音波科學,將產科帶人一個嶄新的境界。後來謝豐舟教授開始注意胎兒先天性疾病的問題。六十年來,從對唐氏兒旳出血毫無選擇,到現在只要抽個血,唐氏症就可以驗出來,足見婦產科在台灣的成就。
 
第三個選擇──要不要生?
   不用於其他動物,人類可以選擇要不要懷孕,或是懷孕後要不要生。在眾多避孕方法中,口服避孕藥口說是人類的一大解放。1960年,Margaret Sanger「冒大不韙」在美國成立了第一個節育的診所。Dexter McCormick成立組織推廣”Planned Parenthood”的概念,贊助科學家研究出有效的口服避孕處方。口服避孕藥的原理是每天給予小量的女性荷爾蒙及黃體荷爾蒙,來「欺騙」我們的腦子,藉此抑制排卵、改變子宮內膜黏液性質、精子運動及受精能力,可達到超過99%的效果。
   避孕藥是第一個不生病卻天天要吃的藥,幾乎完全改變了人類的行為。2010年,美國時代雜誌為此做了專題報導,認為避孕藥為我們帶來”Love, Sex, Freedom”以及女性主義。在西方社會,避孕藥使用率高達90%,但在東方的接受率卻很低,事實上,儘管有很多關於避孕藥會致癌的流言,在臨床的病例中並沒有發現罹癌與服用避孕藥的確實相關性。
 
   最後一個問題是「不會生怎麼辦?」人工受孕、試管嬰兒、凍卵及凍胚胎等等技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現代生殖科技甚至也可以做到代理孕母、子宮移植,或許有一天複製人也可能成為現實,但這其中就牽涉到了更多的爭議。

   怎麼生、生什麼、要不要生、不會生怎麼辦?人類之所以不同於動物,就是因為我們在生殖上能夠有所選擇(choice ),而生殖醫學的進步,正是成就了人類的選擇。只是謝豐舟醫師最後也提到,當我們有許多選擇時,常常就把自己搞得迷糊。我們花了很多錢希望創造和延續生命,但歸根究底,資源有限。如何適當分配資源,讓人類能永續生存,正嚴苛考驗著人類的智慧。
 ,

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我,臉書,柯P


我,臉書,柯P

-----臉書助選柯P----

謝豐舟

2014年台灣最大的驚奇恐怕是柯文哲當選台北市市長,連帶地,讓國民黨只剩六縣市,潰不成軍。驚恐之餘,國民黨將柯文哲現象,歸罪於婉君表妹,報告朱主席:本人正是婉君表妹的一份子。

運用臉書PO文,我在柯P競選過程中遭逢的幾個難關,似乎有發揮些許作用,幫忙阻擋了排山倒海而來的抹黑土石流。例如,在洞洞說發酵時,我以資深婦產科醫生的身份,請大家多點生物學知識和幽默感來看待,我強調並不覺得此說有侮辱到崇高的婦產科醫師,請大家不要把課堂上對醫學生的教學誤導為歧視女性。P0文一出,一天reach到近七萬人,近五百個分享,加上自由電子報和蘋果即時的轉䀡,reach 的人數相信超過十萬人。壹電視的採訪同仁還很聰明地在婦產科門診耐心地守候到我門診看完,讓我覺得不好意思,答應接受採訪,所以新聞台也有播出,讓我對洞洞說的看法reach到電視的閱聽大眾

MG149可說是是柯P天大的危機,國民黨傾五院之力,想要徹底擊垮柯P。此時,我以台大醫院內部人員insider的身份,透過臉書,讓讀者瞭解MG149的錢,其實是公款,使用上受到嚴格的審核管制,根本不可能私用。倒是外科加護病房就像許多單位之有公積金,大家各自出錢,以供婚喪喜慶,迎來送往之用。大部份的人根本兩者分不清楚以致被羅淑蕾誤導。當然,最後柯P把帳目完全公開,真象終於明朗,化解了危機。

以下就把在台灣歷史上,空前,可能也是絕後,的柯P現象中,我個人略盡棉薄之臉書貼文和大家分享,也為這段歷史過程,增添一點資料,譲將來在回顧時,做為參考。

------------------------------一張舊報紙,柯P兩樣情
謝豐舟
前兩天,太太整理家中雜物,她素有收集舊報紙的習慣。無意中,理出了一張舊報紙:2013年8月22日的自由時報,上面赫然是柯P的半版新聞。

那時,正是公懲會決定把他降二級(2013年8月20日),做為愛滋移植事件的處分。報紙的大標題是:柯決定不申覆,不提告,側欄是:柯妻考慮提告。中間夾了一則報導:記者引用我的臉書:台大醫院不要做「軍高檢」第二。
今天,柯P歷經四面楚歌,八方雲集,十面埋伏,成為台北市長。回首一年多前,從當時報紙的報導來看,誰也沒料到會有今日的場面吧! 因為那時,柯P可說是跌到谷底,翻身無望,只有夫妻兩人,做困獸之鬥,垂死掙扎。

兩相比較,真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正是世事難料。

為什麼那天自由時報的報導會把我我柯P的新聞扯在一起呢?其實,我過去和柯P並不相熟,雖然我指導的外科博士班學生不少,但都是做癌症研究的,例如陳炯年,許文明,何明志,郭文宏,都用不上葉克膜。不過,因為柯P頗受學生歡迎,所以我在2004年就曾請他在我開的「醫學新聞報導」課程擔任講員l 後來更請他在通識課「從現代生物學看人類行為」為台大學生上課。

愛滋事件發生後,我覺得他勇於負責,卻被落井下石,實在很委曲,但是我自己人微言輕,也不很瞭解事件的細節,所以只能在臉書上給他聲援。

我真正和柯P當面談論愛滋器捐事件是2012年9月5日。
2012年8月14日監察院正式彈劾柯P。
2014年9月3日,柯P太太在忍無可忍之下,去上了鄭弘儀的廣播節目,公開了整個事件的詳細情節。我太太聽了廣播以後,告訴我內容,我終於比較瞭解事情的真象。
2014年9月5日下午,我打電話給柯P,告訴他:他太太上了廣播電台節目。他竟然說:他不知道他太太,去上節目。過一會兒,他跑來找我問明情況,他説:他完全沒料到他太太會自己跑去上節目,一副呆頭鵝的樣子!
我跟他聊了一下,進一步瞭解事情的細節,對整個事件也有了更清楚的輪廓!為了鼓勵鼓勵他,我把手邊一幅我畫的台大醫院正門複製畫,題上他們兩人的名字,送給柯 P,此畫應該還在他那裡吧!有一天,他也許可以拿出來義賣。我送他此畫的用意是:為了台大醫院,無怨無悔!當天是我第一次聽到他太太的名字,雖然她應該是我的學生。佩琪是在台大小兒科接受訓練,所以也算是我太太的後輩。那天,柯P告訴我之後,我也才知道佩琪是肺腺癌開過刀。
太太癌症開刀,自己又深陷愛滋風暴,我想:他們兩人真的是一對韌性超強的同命鴛鴦,面對如此鉅大的橫逆,還能𡚒戰不懈,大概只有得亞斯柏格症的人,才能如此強韌吧!


------------------------------為什麼柯文哲叫柯P?
謝豐舟
柯P剛參選時,許多人好奇地問我,為什麼叫柯文哲為柯P,P代表什麼?
P其是代表Professor,教授的意思。這是台大醫院長年來的傳統,像我就叫謝P,楊泮池就叫楊P。當教授,在台大醫院是醫學生們憧憬的目標,尤其在三,四十年前,台大醫院裡的教授不多,升上教授,難如登天。不過一旦升上教授,可就威風八面,倍受尊敬。

當年,影像技術不發達,檢驗技術也很有限,所以在疾病的診斷上,就靠着從病人的臨床症狀,身體檢查的所見,根據自己的學識,經驗和推理能力,邏輯思考來做推論,做出診斷和決定治療方式。因此,做教授的人就要能對一個病人的病情做出一番論述,來做出診斷和治療。

當時的教授多是二戰結束,日本教授歸國時,就接任教授。他們都是三十出頭,年輕而有活力,而且擔任教授的時間很長。學生們看到這些年輕教授,風流倜儻,對病情做出條條有理的分析和推論,當然十分心儀。

當時,沒有好的影像和檢驗,病人真正的診斷常是在過世後的病理解剖才會由病理科教授揭曉,因此,臨床的診斷正確的機會並不多。然而,教授們的論述和推斷,即使錯了,也錯得很漂亮,讓學生們體會到整個思考過程,受益良多,心中也自然產生欽佩之情。

因此,學生們稱呼某教授為某P,成為半世紀以來的傳統,而這傳統似乎也只有存在於台大醫院。醫學生稱呼某教授為某P,其實心中有著尊敬和有為者亦若是的感覺,這也是不少人會以留在台大醫院為目標,希望有朝一日也能被以 P稱呼!

我就是在這種心態下,把四十年的歲月消耗在台大醫院。我想,柯文哲應該也是如此吧!

三,四十年之後的今天,台大醫院的教授已經不復當年的風光,社經地位早被富商巨賈遠遠超越,還要被健保和各種評鑑,搞得團團轉。各種影像和檢驗技術的發達,也使那種動人心弦的邏輯論述,不再常見。如今,大概只有由學生們的稱呼你為某P,隱約感受到當年那些大P們的feeling了!

對了!有人還問我:謝P,你的P和柯P的P有何不可?我說:我謝P的 P是大寫,柯p的p是小寫。一笑!


####柯P相關臉書#####

愛滋器捐風波

2013年8月21日

自由電子報 Yahoo 奇摩

台大醫院請侭速指定一人當窗口,例如醫務秘書譚醫師,具名發言,以示負責,能講什麼,該講什麼,想清楚再說,跟媒體弄清楚,不要再有二手伝播,否則會變成軍高檢第二,像以下這種說法,將使台大醫院愈陷愈深。
台大醫院昨日相當低調,僅透過發言人表示台大沒有刻意不找柯文哲開會,而當時院長室會議的內容有許多「安撫成分」,不能當作證據。所有報告都經過各單位查證,絕非台大醫院說了算。被陳佩琪點名曾出席台大檢討會議的石崇良表示,對於報告如何產出及其環節,只有台大醫院最清楚。

----------------------------


洞洞説風波

2014年9月8日


Posted by FJ HS · September 8, 2014 · 
自由電子報 Yahoo 奇摩

請多一點生物學知識和幽默感吧!

謝豐舟

柯文哲在對陽明醫學大學學生演講「醫學人生」中提到婦產科醫生要在女人大腿當中討生活,引發對手的強力攻擊。連營發言人錢震宇批說:柯文哲打從心裡歧視女性,抹滅婦產科這高尚領域。蔡正元更加碼說:柯文哲在「白色的力量」一書中,提到"當一個職業𥚃,女性的數量在上升,就代表這個行業沒落了"。還有"一夫多妻是增加人口較有效的制度",似乎坐實了柯文哲是沙豬。
做為一個資深婦產科醫生,我倒是一點也不覚得柯文哲的說法,有任何侮辱我們這個為婦女同胞,披星載月,浴血𡚒戰的崇高行業,只覺得他一語道破了婦產科這個神祕行業的核心。
這件事也讓我頓時想起,最近過世的羅賓威廉斯在他主演的影片「心靈點滴」(Patch Adams)中,為了要捉弄前來巡視的婦產科大老們,故意在醫院門口左右各擺設了一條彎着膝蓋的大腿,腳底還踏在檢查台的腳凳上。觀眾們看到這一幕,頓時閧堂大笑,許多人在多年後都還記得這一幕,也沒有人認為對女性有任何歧視之處。我想,這就是幽默感吧!更何況人的器官都是父母生成,有什麼不能說的!
柯文哲是在對醫學生講述如何選科,他對婦產科的工作做了真實的描述。當產婦發生產後出血,鮮血泊泊地從產道流出,婦產科醫生坐在大腿之間,看不到血從何處來,一方面擔心產婦的生死,另一方面好像看到法院的傳單在血光中飛舞,這也確實是婦產科之所以乏人問津的原因。柯文哲忠實地替醫學生們描繪了那個場景和那種心情,勾勒出婦產科醫生在大腿之間討生活的職業生涯,應該可以說是十分生動的教學。
假若有人把課堂上的專業內容,未經同意,放在社交媒體上,然後斷章取義地說是對女性的歧視和對婦產科醫生的不敬,這就像在診察室偷偷放置針孔攝影機,然後把影像放在網路上並稱之為A片,一樣地荒謬。
「心靈點滴」這部電影其實是真人真事。這是一位名為Patch Adams的美國醫生的生涯。他生於1945年,年輕時因為在學校被霸凌,適應不良而染上毒癮,還自殺三次未遂。後來決心戒毒並考上醫學院成為醫生。他是一位醫生,社會運動家,小丑和作家。每年,他帶領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志工到世界各國,化裝成小丑,把幽默和歡笑,帶給兒童,病人和其他人士。
Patch Adams鼓勵醫學生用幽默和遊戲跟病人建立溫暖的関係,因為他認為幽默和遊戲是身心健康的基本要件。我想,那些對柯文哲嚴詞批判的政客們就是少了那一點幽默感吧!或是政治野心譲他們的幽默感全然消失殆盡。
至於柯文哲「白色的力量」書中所提到的一些現象,其實都是在敘述一些覌察。筆者曾經遇到一位印度的心臟科名醫,他説:在印度,醫生大部份是女性,男性則大部份從事資訊或其他可以跨國工作的行業。理由是:在印度醫生,待遇很低,男人在印度當醫生不能養家,所以選擇能到國外工作的行業以賺取較高的薪水,好養家活口。女性由於要照顧家庭,只好選擇不須外出但薪水較低的醫生行業。這種現象在蘚俄,中國亦均可見。美國由於醫生待遇好,形成男女各半的現象。台灣則不知是否會步上印度的後塵?我想柯文哲的說法只是就事論事,和沙豬無關,何況,我可以確定的是:他絕不敢動犀利人妻--陳佩琪一根寒毛。
至於「一夫多妻有利於人口增加」也是一項自然界的觀察,沒什麼性別歧視的問題。目前,台灣大學在科技部贊助下,正在執行一個全國性的「人文學科旳腦部造影研究計畫」。此計㓰是希望讓全國社會人文學科的研究人員具有使用腦部造影於自己研究領域的能力,以進一步瞭解社會人文學科,如經濟,藝術,哲學,法律,語言,建築,美學⋯⋯的生物學基礎。
傳統上,這些學科的教師幾乎完全不碰生物學,不過,近來大家逐漸領悟:人類既是生物,必有「生物性」,研究人類的行為絕對不能忽略其「生物性」的成份。「生物性」就是我要活下去,目的是傳宗接代,方法是貪婪:就是盡可能攫取生活資源。子曰:「食色性也!」其實不就是在講這回事嗎?不過一般生物的貪婪是有限的,人類的貪婪卻因為有一個超級精密大腦,而變得漫無止境,也造成今日世界的諸多亂象。
現代的社會人文學者若無這些生物學的基本認知,仍舊囿於傳統的表象觀察,只怕落伍而不自知。目前活躍在政增上的諸公,多是社科人文出身,缺乏生物學基本知識自不意外,是以對有關生物學之敍述,每每大驚小怪,視為離經叛道。不過,簡單的說:明知不可而上摩鐡,就是生物性在做怪。
競選無好話,然而若能多一點生物學知識和幽默感,可能才會有一場自己天天念茲在茲的"格調"吧!
不過,最後還是給文哲兄一個忠告:社會畢竟不是醫學院的課堂,講話請使用一般庶民大眾的語言吧!


----------------------------
MG149

2014年9月11日

羅淑蕾怎麼完全變了樣?

謝豐舟 

三立新聞網

[HI-ON]鯨魚網站

羅淑蕾怎麼完全變了樣?長期以來,她在電視上是KMT的良心,怎麼現在卻是前排攻擊手?日語有句話:女人的心,就像秋天的雲,墩幻莫測。正是最好寫照。
其實,不論什麼錢,一進入台大醫院的帳戶,就變成公款,受到所有政府對公款使用規定的約束,不但醫院主計嚴格把關,怕被審計部K,還要受大老闆台灣大學的監督,大學定期會派人來做會計稽察,上面還有教教育部,行政院。台大醫院好像是醫界龍頭,但是行政位階很低,它是台灣大學的附設機構,所以和台灣大學附設停車場是一樣的位階,在台灣大學每星期的例行行政會議上,台大醫院院長只能列席,不是出席。
要不是在台大醫院混了幾十年,不會清楚這些眉角,總之:台大醫院的全名應該是:行政院教育部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公婆一大堆。要使用公款,醫生就要上公文,經過科部主任,再由主計室會相關單位,並經相關委員會(如出國進修委員會)依規定蕃查,最後由院長批示。手續之繁複,令許多醫生甘脆都不想申請,自掏腰包了事
只要在公家機構待過就知道:除非是首長特支費,其他入帳的公款,不管什麼來源,要用一毛錢,都得上公文,層層審核,還有上層機關查帳。精明如䍜淑蕾者怎麼會不知道呢?也許因為她的業務都是處理像江蕙這樣的私人帳務,不碰公款吧!


豐言豐語.謝豐舟
Posted by FJ HS ·
在大學醫院,今日的研究,就是明日的醫療,而
研究需要各界的支持!

管媽說出了要點。現在的大學很強調產學合作,強調用國家的經費做研究要能轉譯成經濟效益,在醫學方面,這叫轉譯醫學。這過程中,當然少不了和產業界的互動和各界的支持!

目前,不管國內外,若要申請研究計㓰,一定會要求,列出轉譯的可能性,做為評審的根據之一。台大醫院自不例外。台灣大學最近更強力推動所謂Spark Program,鼓勵同仁,利用研究結果,吸引廠商出資,共同成立公司。這是仿效史丹佛大學的作法。

台大醫院也因應這個趨勢,在主管機關一教育部的同意下,正式建立了MG研究帳戶這個管道,目前可能有超過三百個,而且實施了一段時間。這當中,定期接受過各主管機關的定期稽核。而且成大,榮總,這些公立醫學中心也都有。若認為其中有不妥,恐怕大家都要停止運作,等主管機關一教育部,訂出更妥善的辦法。

日前,在校友會遇到一些台南一中的老同學,他們都是事業有成的公司老闆,對MG149事件,相當關心。他們瞭解這是大學醫院取得研究經費的重要途徑。他們請我轉達台大醫院的同仁:絕對不能放棄研究,因為有今日的研究,才有明日的醫療,才能解決今日無法解決的問題。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和企業界在規範下密切合作。

這些老闆都是自力經營成功的傳統產業,但是他們卻有相當前瞻寬廣的視野。葉克膜在二十多年前是用在肺部未成熟的早產兒,那時台灣還沒有,日本也只有少數早產兒醫療中心有之。後來逐漸用在成人的開心手術和心肺重症。在台灣,葉克膜的實用和推廣,確實要歸功於柯P和他一手創立旳團隊。如前所述,在這過程中,當然要有各界對研究的支持,而合法的管道之一就是台大醫院正式設置的MG研究帳戶。假若需要更嚴謹的規範,就是要管媽所說的另立專法了。

管媽嗆蕾神:牽拖MG帳戶?立委自己先照照鏡子!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豐言豐語.謝豐舟
Posted by FJ HS ·
台大醫院的採購受到層層監督,若要做像夢想家那樣的限制性招標,一定要說明明確理由,經過許多單位的簽核。為了避完麻煩,除非萬不得已,大家還是走公開招標,讓合格廠商依市場機制去競爭。

若用限制性招標,被排除的廠商,常會去向各級機關投訴,到時,又要被調查,所以沒人想自找麻煩,進行像夢想家那樣的限制性招標。402帳戶依法可以接受廠商捐款,但採購是另有嚴格規範和監督,醫院的採購人員為了自保,也盯得很緊。

總之,台大醫院看似醫界龍頭,高官巨賈,死也要死在台大醫院,但行政層級卻很低。台大醫院全名是,行政院-教育部-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台大醫院是台灣大學的附設單位,位階等同台灣大學的附設停車場,或,台灣大學溪頭管理處。

台灣大學每星期二的行政會議(性質像國民黨每星期三的中常會)台大醫院院長只能列席,不是出席。層級愈低,公婆愈多,審計部,教育部突然對台大醫院的402帳戶,做無辜狀,實在可笑!


豐言豐語.謝豐舟

MG149本是很簡單的情況,卻被一群烏賊搞得污七抹黑!

台大醫院402帳戶下的MG149,是依院規設立,和其他400多個MG帳戶一樣,所有進入款項,均由台大醫院開立正式收據,捐助者可憑收據做為支出或捐贈報稅。

所有進入MG的每一塊錢都是醫院公款,其支用必須上簽文,經相關單位依使用辦法,審核蓋章,總共要蓋11個章,上級機關,包括審計部,教育部也可隨時查核。

至於互助金的部分,許多單位都有,用來做為迎新送舊,婚喪喜慶,郊遊活動,忘年會,⋯⋯,來源則是單位成員,自掏腰包!愈大的單位,人員越多,活動越多,互助金的數目越大。柯P的所謂私帳應該就是這部份,只不過時間久了,大家印象中,互助金和MG149,似乎是同一回事。

國民黨不明就裹,見獵心喜,猛打MG149,殊不知MG149是公款,完全由院方掌控,互助金的部份,有無不法,一察便知,劉如意被約談多次,若有公款私用,檢方老早起訴柯 p了。

互助金中有所謂廠商捐款,其實是柯p把自己的演講費捐入其中,供大家使用,歷年來達五百萬。坦白講,我若有這樣的演講費,我是不會如此慷慨旳,太太也不會允許,柯 p果然是有關不正常!卻也因此被打成蜂窩!

不過,昨天,黃冠棠院長的表現,確實贏得許多台大同仁的掌聲!

-------------------------------

連方瑀宣稱:感謝當晚為連勝文開刀的四位醫生,但不包括柯文哲

2014年11月17日

豐言豐語.謝豐舟

只有動刀的醫生才是救人者嗎?
七年前,有天,我在開門診,有位中研院的老朋友突然來找我。原來,他太太突然被診斷是卵巢癌,第四期。除了兩側卵巢有不小的腫瘤,腹腔內也都是大大小小的轉移腫瘤。最嚴重的是在橫膈膜和肝臟之間有一顆8公分大小的腫瘤。
這就是卵巢癌的特色,它可以在腹腔內巧巧生長,毫無症狀,發現時至少已經第三期。不過,由於它長得慢,只要沒有腹水,雖然像這位太太已經第四期,還是可以盡量切除腫瘤,加上化療,來有效地延長生命。這位太太剛好沒有腹水,但是婦癌醫生卻因為那顆肝臟上面的腫瘤不敢開刀,因為他怕會傷到橫膈膜,進入胸腔,所以只給他低劑量化療,聊盡人事。
我的朋友和他太太都是資深的生物學者,我朋友想到竟然一發現,就是無法積極治療的絕症,心中十分不甘。於是,那天早上到門診想看看我有什麼建議。
雖然,我近二十年來,是以胎兒產前診斷為主,事實上,在40歲以前,各種婦科癌症的手術和化療我都鑽研過。卵巢癌化學治療的主要藥物:鉑Cis-Platinum在台大醫院的臨床試驗就是我替必治妥公司做的,而卵巢癌的cytoreductive surgery 及second look surgery 也是我在年輕時開始摸索進行的:就是把骨盤腔和腹腔的癌組織盡量切除,包括腹膜,然後再化療。一年後,再次打開腹腔,肉眼看看有無腫瘤,若有則盡量切除,然後再化療。這樣的積極治療確實可以有效延長生存。當時的台灣婦癌界卻是相當保守。打開腹腔,看到腫瘤範圍太大,就關起來也不做化療。
看過病情,我跟朋友說:因為沒有腹水,假若有心一博,雖然我已經不再動刀,但我可以召集我的外科學生們,組成一個手術團隊,包括腸胃外科,肝臟外科,胸腔外科,把腸胃上的腫瘤切除,而肝臃腫瘤則由肝臟外科和胸腔外科上下包夾把它拿掉,再由婦癌醫生把骨盤腔內的腫瘤拿掉。當然這是很大的手術,危險性不低,又要不同科的合作,醫生一般不大願意冒險,因為吃力不討好。 此外,也要請麻醉科醫生把麻醉做好,開刀才會順利。
不過,假若他們有心一試,我可以召集我的學生們,責任由我來負,他們儘管動手。我的朋友,決心一試,於是,我請腸胃外科陳炯年教授為首,召集肝臟外科何明志醫師,胸腔外科陳再晉教授及婦產科陳祈安醫師一起來動手術。最困難的部分當然是:為了切除肝臟上面那顆8公分的腫瘤,只好進入胸腔,把腫瘤帶橫膈膜一起切除,再把橫膈膜縫合起來。手術大概進行了八個小時。
幸好,一切順利,手術後恢復也很好,在單人病房修養。我打算拆線後,請腫瘤科醫生來安排往後的化療。到這種地步的化療,應該由腫瘤科專家來做,而不是由婦癌醫生來做!
我的朋友看到腫瘤順利切除,等於是絕處逢生,從原來的形同放棄變成還有一線希望,自然對我十分感激,我則是說要歸功於手術團隊的冒險犯難。當然我內心也十分高興,可以有效地幫助老友。
手術後,我去病房探視病人幾次,恢復很好,精神也很不錯,對我再三言謝。可是第七天我去病房時,卻找不到病人,原來,她前一天己經出院了。登時,我覺得有點意外。不過,做了那麼多年的醬生,這種情況,我瞭然如胸。
過幾天,有人來說:由於醫學院某教授的 建議,化療應該找一位教授,因為畢竟我不是婦癌專家!
病人的選擇無可厚非,我們醫生充分尊重。不過,這樣的不告而別,實在難以想像,一對資深學者會做出這樣的舉動。
日前,連方瑀公開宣稱:感謝救他的兒子的四位醫生,但不包括柯文哲。柯文哲也明言:當晚,他是指揮者,不是開刀者。但是指揮者真的在搶救連勝文的努力中,毫無貢獻嗎?
那位卵巢癌的病友,後來接受化療,存活了二年。這二年中,親眼看到她的兒子結婚,孫子出生,我相信,她心中應該感到滿足吧!我不知道,假若,我沒出面召集手術團隊,而只接受象徵性低剤量化療,她會不會也能存活兩年,親手抱着孫兒?也許也會吧!做醫生的,只求心安,病家謝不謝你,就如天上浮雲,於我何有哉!
此文請連方瑀女士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