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4日 星期日

賀多囊性腎臟病友會成立一週年

賀 多囊性腎病病友會成立

謝豐舟

2015年5月17日(星期日)下午,在台大醫院10D病房祈禱室,全國多囊性腎病病友會正式成立。從2003年開始推動多囊性腎病的基因檢測,十二年後的今天終於開花結果!

有了多科醫療團隊,基因檢測以及病友會,對多囊性腎病病友終於可以提供完整的醫療照護,遺傳及生育諮詢生活及營養指導,社會支持。

該做的事,堅持下去,一定天助人助,達成目標。

加菲貓先生家族三代22人有12人得病,男女都有,應証了此病是自體顯性遺傳的模式,也指出基因診斷的必要性。他也以自身經歷分享如何申請重大傷病及服兵役的問題,病友受益無窮。

感謝上帝派遣高芷華醫師,陳沛隆醫師,蔡宏斌醫師⋯⋯等眾位天使來完成這個使命!

演化高手害了翁啓惠!

演化高手害了翁啓惠
---癌症是演化高手---

謝豐舟

今天,翁啓惠終於回來了!
其實,翁啓惠如果真正瞭解癌症的本質,就不會引起這麼大的爭議!他像一個精於各種牛肉料理的五星級廚師,但是他沒看過牛!

地球上,各種各樣的生物遍佈幾乎每個角落,三十六億年來,地球環境變化激烈,但各種生物卻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究其根本,就是因為生物具有產生各種變異的能力,環境再惡劣總有一些變種可以倖存,然後再繁衍,這就是達爾文所説的演化。
我將之簡化成:變異一遺傳一天擇=演化。

癌症之所以難纒,就是它掌握了演化的鉅大生命力,所以我們可以說:癌症是個演化高手,它,善於,變一變一變。

百年來,癌症的治療就是二個方法,早期的癌症,還在局限部份,就用手術切除,若已在局限部份之外,就靠放射線或化學治療毒殺癌細胞。近來也有與癌共存的想法,例如抗血管藥物,攻擊癌症的血管,讓它半死不活,但癌細胞可不想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到頭來,它還是自己茁壯,直到和宿主同歸於盡。

放射線,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抗血管治療是可以殺死大量的癌細胞,但少部分殺不死的癌細胞,就變大尾,每次化療,都會壓迫癌細胞為了求生,產生更多變異,以便少數癌細胞可以倖存下來,重赴爐灶結果就像警察取締攤販,越抓越多。

長年以來,癌症研究人員對達爾文的演化學說是不屑一顧的。由於基團體定序的進步,癌症基因體的變化逐漸被揭露。最近,研究人員開始正經地從演化的觀點來重新檢視癌症的本質,並尋求新的治療方式,一反過去,忽視癌症是個變變變的演化高手的事實。

隨着時間的過去還有治瘡的壓力,癌症會產生主要突變和次要突變,就如樹木產生大樹枝,再分出小樹枝。如果能開發出針對大樹枝的標靶藥物,則治療效果較大,如果只是針對小樹枝的藥物,當然治療效果較小。有人估計,只要能有三種針對大樹枝上的突變的標靶藥物,就能有效控制一個癌症。


另外一個想法,就是不要把對某一藥物有效的癌細胞全部殺掉,讓倖存的細胞得以取而代之,小弟變大哥,而使留下部份原來的癌細胞,使之跟倖存細肥抗衡,維持恐怖平衡,因為癌腫瘤裡面不同的癌細胞也是彼此在做生存競爭。

有人報告,某一位癌症病人,在用第一種標靶藥物,有效一陣子之後,產生抗藥性,改用第二種標靶藥物一陣子也產生抗藥性,但意外發現,回過頭來,再用已經無效的第一種標靶藥物,卻重新有效。這就是顯示癌細肥之間的此消彼長。

浩鼎的Global-H癌症疫苗,想要
針對一個癌細胞表面的一個抗原來消滅癌症,可以說是太輕視癌症這位演化高手,否則翁啓惠也不會輕率發言,惹出大麻煩。往後癌症研究務必加上演化的思考,料敵從寬,才是正道。

典型在夙昔—深夜在台大醫院中央走廊偶遇洪啓仁教授的記憶


典型在夙昔
---深夜在台大醫院中央走廊偶遇洪啓仁教授的記憶---

三十多年前,
某天深夜到台大產房接生,
處理完畢已是凌晨三點鐘,
在空無一人的長長中央走廊,
快步走向大門,
想快點回家休息。

走過一東病房,
迎面走來一位身材高高的奧吉桑,
仔細一看,
原來是洪啓仁教授。

三更半夜,他一個人來醫院,
應該是要到一東病房裡的外科加護病房去看病人。

我對他微微點頭,
他也報我一笑。

讓我們願意終生奉獻台大醫院的動力
就是洪教授這樣的典型

升等演講

升等演講

四月中,又是升等季節。升教授,副教授者都要在醫學院103教室,做二十分的演講,這是醫學院老師教學生涯的最後二關。
雖然論文評審委員不見得都會出席,但卻是公開陳述過去幾年來的研究成果,也是算總帳的一個場合。所以,大家還是全力以赴。
不過,聽眾一般也知趣,不會提出刁難的問題鼓掌如儀。倒是講完之後,沒有人發問,鴨雀無聲,講者也有點尷尬。於是,資深老者如我,就要提出一個講者可以發揮的問題,做球給他,讓他愷愷而談,有問有答,沒有冷場,時間到,鈴聲響起,鞠躬下台,圓滿成功,阿彌陀佛。
今天演講的八位同仁都是40歲左右,要升副教授。都是做腦或基因研究,所以雖然年紀相去三十歲,但大都和我有互動,所以今天從下年5點坐到8點,以示捧場和關心。
其實,要認識別科的同仁,並等演講是最佳場合,不但看到本尊,又可在20分鐘知道他的研究內容,將來可以合作。只是,大家都忙,所以,我曾建議,把升等演講錄影,適當地公開並存檔,累積下來,就是每個老師的生涯報告,音容俱在,可惜沒人附合。我在1988,1989升教授的投影片都失散了,現在電腦網路發達,技術上很容易做到。

歷年來,在必要的時候,我會出席替某些老師站台,例如,多年前,一位做遺傳諮詢的老師要升教授,第一年摃龜,因為在那年頭很少人知道遺傳諮詢是什麼碗糕,第二年我就替他站台,他講完後,我站起來解釋並強調他工作的重要性。他也順利出關,當然,我的站台不是惟一因素,但也不無小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