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0日 星期四

給楊校長按個譛

謝豐舟:給楊校長按個讚! | 即時新聞 | 20151203 | 蘋果日報

作者:謝豐舟(台大名譽教授)

今天早上,特地坐計程車到台大,為了就是要去給楊校長按個讚。

在台科大,師大校長打退堂鼓之際,楊校長還是獨自站出來,道出90%台灣人民不能接受頂新判決的心聲。

當然,這一定會承受莫大的壓力,校長室的電話響個不停。媒體大咖如唐湘龍也為文批判,認為法院既然判決無罪,就不能有反對的聲音。所以台大有此校長,排名要再退一百名。

我雖非學法,但江國慶案,美麗島案…的判決,不是後來都証明是不對的嗎?用膝蓋想也知道,司法判決可能會出錯!何況民調長期顯示,百分之七十的台灣人民不信任司法!

大學除了教學,研究之外,更重要的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尤其是在今天這個M型社會。我虛長楊校長七歲,也是在台大醫學院成長,努力解決台灣人民在醫療上的大問題,如B肝唐氏症…,但是五十歲之後,深覺一個健全社會的重要性,更甚於解決病痛。因為把一個人的病治好,他卻沒有工作,沒有房子…,這樣的醫療,意義何在?

臉書創辦人祖克柏在他的女兒出生的昨天,捐出了臉書百分之九十九的股票,價值新台幣一點四兆,給新成立的慈善機構。目的就是希望他的女兒將來會生長在一個比今天更好的世界。

諷刺的是,魏家四兄弟,鯊魚返鄉,利用特權發行TDR,磁吸台灣人民的資金,又用它來收購帝寶豪宅,101經營權…。更恐佈的是,長期用工業用油提煉食用油,給廣大台灣民眾食用。相較於年僅31歲的祖克柏,把對自己女兒的愛,延伸到對世界所有小孩,都過己知天命之年的魏家四兄弟卻是如此貪婪。不管法院怎麼判決,正邪已是昭然若揭。不管媒體大亨如何叫人閉嘴,不得批評,公道自在人心。

我在楊校長就任校長之前,寫了一封給台大新校長的公開信,第一點,就是希望楊校長要領導台大,致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這是大學享用大量社會資源,回饋社會的最大義務。

很高興楊校長在登上校長的位置之後,思考角度也從醫治疾病提升到社會關懷,在頂新判決無罪之後,及時以台大校長的高度,喊出台灣人民的心聲。這不就是上醫醫國嗎?

大學能善盡社會責任,排名前進,倒退,沒人在意。唐湘龍何必用大學排名來恫嚇社會呢?

台大校門口的旗子會換,但台大就是台大,中華民國不能做的事,就由台大來做吧!


《即時論壇》徵稿

你對新聞是否不吐不快,《蘋果日報即時新聞》新闢《即時論壇》,歡迎讀者投稿,對新聞時事表達意見。來稿請寄onlineopinions@appledaily.com.tw,文長以500字為度,一經錄用,將發布在蘋果日報即時新聞區,唯不付稿酬。

請勿一稿兩投,本報有刪改權,當天未見報,請另行處理,不另退件或通知。


 

從我的 iPad 傳送

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

敬致台大臨床所老師






敬致台大臨床所老師

謝豐舟

台大腦與心智科學的發展,今年恰好滿十年。校慶前夕,我出版了一本台大校園導覽畫冊。我致贈該書給心理系每位老師,為我們在台大腦與心智科學發展的共同努力,留下印記!

臨床所是我在台大醫學院心靈的「家」,比重還大於婦產科,所以除了心理系,我也要把我的畫冊送給臨床每一位的老師。

@「有腦」的臨床所

在臨床所成立之初,肝炎是最迫切的挑戰,然而,折磨身為肝炎專家的賴所長最甚的,卻是巴金森症的神經退化性疾病。隨着大環境的改變,阿滋海默症,巴金森症,憂鬱症,自閉症⋯⋯,這些神經系統的疾病成為當前最蕀手的疾病。

目前,美國,日本,歐盟都先後投入大型的腦科學研究,規模更甚於當年的人類。基因體定序計劃,今年六月,中國在蘇州召開大型腦科學研究的籌備會議,世界科學研究的趨勢其實相當清楚—腦科學是21世紀的重心可能也是科學研究的last frontier。

我們從2004年開始在台大推動全校性的腦科學研究。台大十一個學院和腦科學研究都有關連,各學院也都有腦科學研究需要的人才,只要能整合起來,灌注足夠資源,台大應該是台灣發展腦科學最有潛力的基地。

十年來,在校方的大力支持之下,先後成立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腦與心智研究所,臨床神經醫學與行為中心,三足鼎立,腦與心智兼顧,基礎與臨床攜手。在組織架構,核心設施以及人才方面,可以說大致齊全。可惜三足之中卻有兩足,囿於傅統,奄奄一息,殊為可惜。

台大在腦科學研究的一大優勢就是我們有完整的醫學中心,各式各様腦神經系統的病人多如過江之鯽,臨床所也有不少腦神經系統的學生和合聘教師。我常跟楊所長建議,若能在臨床所內成立腦神經醫學分組(功能性),進用專任或合聘教師形成優良的program,自然會吸引這方面的年輕醫生,近悅遠來,此一特色將更能吸取外在資源,相輔相成,成為本所的一大亮點。當然,這需要所內的老師們做楊所長後盾。

本校雖有腦心所,但定位不明,與臨床也相當隔閡。臨床所的研究範圍本就涵蓋所有器官系統,若能成立腦神經醫學分組,從臨床出發,而及於基礎,將是對台灣大學的一大貢獻,也是大勢所趨。我相信,長年爲帕金森症所苦的頼所長的在天之靈,想必也會倍感欣慰吧!

結語

頼明陽所長是少見的謙謙君子勤奮的學者,無私的老師,和盡責的醫生。他是台大醫學院和醫院的最好典範!我們永遠懷念他!不過,如何讓臨床所與時俱進,更是後來者最大的責任和挑戰!臨床所的師長,切莫以自己研究的精進和身上種種榮耀為滿足,更要不負身在「大家的臨床所」的歷史使命!希望臨床所成為燈塔,照亮台大醫學院和醫院的未來。

如果台灣的醫院像法院

如果台灣的醫院像法院
前幾天,在醫院大廳遇到一位資深法官朋友,
他帶着小行李要出院,
他住院接受完標靶治療,正要出院!
這位法官先後得了幾種不尋常的怪病,
長年在醫院各科治療,
所以和我成了朋友。
最近法院旳判決常常令社會跌破眼鏡,
我們聊到此事,
我請教他:如果這醫院像法院一樣,
你想會發生什麼事?
他想了一會,不知怎麼回答,
我告訴他:
如果這醫院像台灣的法院,
你活着出院的機會不大。
他說:為什麼?
我說:我們醫生看病,是根據症狀,檢查,
該醫頭就醫頭、該醫腳就醫腳
台灣的法院,
証據顯示該醫頭,法官卻判要醫腳,
証據顯示該醫腳,法官卻判要醫頭,
這樣的醫院,病人活着出去是萬幸!
法官朋友説:
有道理,
幸好貴院不像法院,
不然,我就不能在這裡跟你聊天了!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大醫院裡的流浪醫師

大醫院裡的流浪醫生

謝豐舟

大家也許還記得當年柯文哲被彈劾之後,不僅被拔去主管職位,辦公室也被移到地下四樓,B4,與太平間做鄰居。這件事被大事報導:柯P不止人重重跌跤,連辦公室都從雲霄被打入地底。許多人為此都替他抱不平。

其實,柯P還是相當幸運的,他還可以去B4的主治醫師辦公室,有個自己的空間,還有共用的會客室,會議室,不致於無家可歸。他比許多大醫院的主治醫師幸運多了。

在不少富麗堂皇的大醫院,主治醫師在醫院裡面卻是全無棲身之處。門診時段去門診,檢查時段去檢查室,手術時段到開刀房,其間的空檔就無處可去,因為醫院裡空間寶貴,不能用來設置主治醫師辦公室或主治醫師休息室。因此,這些平日威風八面,病人個個服服貼貼的大醫師們就成為大醫院裡的流浪狗,不對,是流浪醫師。

有的人把醫師白袍脫掉,到別科門診區,在候診椅上打盹,等下一個工作時段,有的人則遍訪醫院周遭的咖啡店,有的人住的近的,甘脆回家睡覺。

由於沒有個人空間,有的人看門診前只好在樓梯間換上白袍。

目前各大醫院的主治醫師都是全職,可以說除了下班回自己的家之外,工作時間就是以院為家。但是醫院這個家卻不把這些全職主治醫師當成家人,小孩子在家裡,我們也要給他一個自己的角落,有張桌子,有張椅子,做做功課,看看書。但是現在許多大醫院卻任令自己的家人在醫院裡流浪。

耶蘇説:愛你的鄰人,希波克拉底說:愛你的病人,我們的大醫院卻吝於給為醫院賣命的主治醫師們一個落腳的地方。這是什麼醫院倫理?

層界大咖們,在做大醫院門神之餘,請為自己弱勢的同僚們請命,請大老闆給他們一個工作之間,可以坐下來歇歇腿,喘口氣,喝口茶,看看書,和同事耶幾句的空間吧!

更希望將來醫院評鑑能把主治醫師棲身處列為評鑑項目,並將醫院裡有流浪醫生列為大大扣分的項目,是幸!

大家一起來開會台大文創商品吧

大家一起來開發台大文創商品吧!

謝豐舟

****************************************
台灣大學是台灣第一品牌,經過了近百年的經營,這個品牌不輸Louis Vuitton 和Christian Dior等名牌,而且,它和這塊土地上的大多數人都有某種的連結。若能善用此一品牌,推出有故事的文創,其有形和無形的價值,將十分可觀。

我們常常對學生強調創意(creativity)和創新(innovation)的重要,若能推出一系列以台大為品牌的文創,且能成功被市場接受,相信是鼓勵學生注重創意和創新最佳的示範!

從這些文創商品的銷售,台灣大學可以獲得售價的一定比例,挹注校務。在台灣經濟不振,財務困窘,大學經費捉襟見肘之際,這筆授權費,應該對大學也不無小補!
***************************************



之一:「台大的杜鵑花」紀念瓷盤

緣起

1994年三月春,下班途中,看到盛開的杜鵑花,忍不住折了一支,帶回家中,揷在水瓶,放在書桌前。看着,看着,三十年前,高中畢業沒了美術課之後,就沒畫過東西的我,竟然拿起鉛筆和一張A4白紙,把案前的杜鵑畫了下來。水瓶不好看,所以憑想像畫了一個陶罐,還在左下角加上一支掉落的花蕊,一方面形成三角構圖,一方面也象徵春殘!

     二十年來,雖然累積了更多的繪畫經驗,但再也沒辦法畫出更有味道的杜鵑花!
      
    這張杜鵑花,隔年借給台大醫學院綠野社展出,結果竟然被偷了,至今尚無下落。幸好,我把它用複印機複印起來。複印之後,灰階減少,黑白更分明,似乎更添原畫的韻味。它出現在許多我的網頁和文章,幾乎成了我的招牌。

     這幅杜鵑花最新的面貌是成為台大紀念商品的瓷盤,交由台灣大學授權商店,酷鎷工坊,製作及銷售!白色的骨瓷,讓黑白的花朵和葉子更加突出,我特意題了「台大的杜鵑花」,強調它和台灣大學的連結,而朱紅色的印章,打破了顏色的單調,也增添一絲東方美學的感覺。

      
  台大的杜鵑花瓷盤(直徑22cm)

     帝大時代,台大即開始在校園種植杜鵑花,1948年後又積極引進,如今,杜鵑花城己經等同台大。雖然杜鵑花並沒有被明定為臺大的校花,但杜鵑花叢裡的傳說,卻是許多臺大人的記憶和鄉愁。

  走在椰林大道上,迎著稍帶寒意的春風沐浴著如霧的春雨,看著爛漫的杜鵑花海,感覺上不輸在京都街頭觀賞櫻爛漫。杜鵑花和櫻花都有數大色美的特色。

      杜鵑花和櫻花一樣更代表著春天的來臨。臺灣雖然不像日本有寒冷的冰雪,臺北的冬天還是又冷又濕。當春天隨著杜鵑花綻放來臨之時,人們總有一份新的期待,新的心情。我想杜鵑花除了」還代表着「新希望」。
 
 
    
大學的卓越,除了教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實質貢獻之外,同樣重要的是世人心目中的形象。塑造這個形象,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創造好的story。想來杜鵑花應該就是臺大創造story最好的題材,因為它既美得絢爛,又象徵著春天的來臨。這個杜鵑花瓷盤可掛在牆上,也可擺在櫥櫃裡,而且瓷盤歷久彌新,相信它會成為台大story最好的傳播者!此外,台灣大學可以獲得售價的10%,做為校務之用。在政府財務困窘,大學經費捉襟見肘之際,這筆授權費,也不無小補!

   

之二:「台大校園導覽畫冊」

緣起
   
2007年,我想把李嗣涔校長請我寫給臺大學生的電子信系列編纂成書,以做為通識課的教材。我心想,一封封電子信雖然都是出自內心的人生道場體驗,但全都是白紙黑字,豈不令讀者覺得乏味?不如加上一些圖畫,既能給讀者的視神經較大的衝擊,更可以傳達文字所不能傳遞的絃外之音;畢竟A picture can tell a thousand words。

   既然對象是臺大學生,最直接的畫面可能就是他們天天身處其境的臺大校園了。因此,我決心在2007年間觀察臺大校園內的景緻變化,並加以記錄記錄的方式不外攝影與繪畫臺大校園的攝影,多少年來早已汗牛充棟,恐怕只有繪畫才能稍具特色。於是,決定還是用最原始的工具——2B鉛筆、小朋友使用的八色蠟筆與十二色彩色鉛筆,一方面盡量縮短作畫時間,另一方面則是希望以小朋友童真的線條與顏色來呈現校園風光。一個老大不小的教授拿著寫生本站在校園一角,面對不會說話的樹木花草,埋頭繪畫,時間一久,恐怕有人會認為這傢伙是不是「阿達」一族?後來,我自己發展出來的模式就是用半小時畫下輪廓與色彩,同時用電子相機拍下所畫的目標,回家再根據照片加以細部修飾。不過,原則上還是盡量採用比較單純的景象入畫,以節省作畫時間。告訴你一個小祕密,我的工具還包括「立可白」,我不是用它來修改,而是用來強調白色的物體,例如流蘇花、生態池裡的石頭以及生態池天空的雲彩,因為「立可白」的白色具有光澤,又有立體感。

   臺大創校於1928年,2008年正要慶祝80週年。這80年來,世事更迭,校園裡不同時期有不同形式的建築,現代初古典並立,從最古老的台北高等農林學校(小小福),台北帝國大學時期的古典式建築,二戰後的傅園,近代的總圖書館,生命科學院到剛落成啓用的社會科學院大樓,這些建築形式的演變正可以反映出臺大經歷的歷史和滄桑。校園裡一年四季緋寒櫻、杜鵑花、流蘇、鳳凰花、臺灣欒樹……輪流爭豔,生態池更保留了荒野美景。 我把台大的四季景色與校園建築結合,呈現「天時」與「人事」所構築出來的臺大風光。

臺大出版中心的編輯更將這些校園景色串連成一個導覽地圖,您只要按照地圖的指引,走到地圖上的景點,就可以親身體驗畫中的景觀。

沒想到門外漢的我所畫這一系列塗鴉,成為「台大真好玩」一書的插圖,意外的頗受歡迎。這本書目前已經三刷。許多老師跟我提起,這些插圖讓他們重新發現了台大校園。不少老師拿這本書當成贈送訪賓的紀念品,因為能代表台大的紀念品還真難找。

最近,偶遇李書行副校長他又對我提起他很喜歡台大真好玩書中的校園風景,觸發了我把這些校園風景單獨編纂成為台大校園導覽畫冊的念頭,於是着手積極進行。為了讓內容更完整,我重拾畫筆,畫了台大校門,雅頌坊,以及最新落成的社科院大樓。除了,更細緻的地圖之外,還是依
建造年份編成timeline,以及四季的代表性景色,以空間軸和時間軸來呈現台大校園風光。
為了方便國際遊客,所有文字說明均有中,英,日文三種語言。

身處網路時代,本書處處可見QR code。透過它,讀者可以迅速從網路獲取更多的相關資訉。此外,我們更建置本書專屬網頁,加強和讀者的互動。近來,療癒畫冊風行,本書選擇數張我的校園圖畫,加工處理成療癒畫頁,供讀者自由下載,自己動手着色。你可以多次下載,也可以一次多量下載,讓多人同時動筆。完成後,更可上傳本書專屬網站,和大家分享!

台大校園真的是個大公園更是個大觀園,美景,歷史,建築,生態⋯⋯,美不勝收。請大家利用這本空前,也許是絕後的網路導覽畫冊,好好地品味屬於大家的台大校園吧!
    
銷售廠商:酷鎷工坊
公館2號出口往銘傳國小方向走,看到全家即為第二活動中心請上二樓





從我的 iPad 傳送

跪求張忠謀先生雪中送炭



跪求張忠謀先生對台灣大學,雪中送炭!

謝豐舟

報載:美國MIT將校區一幢大樓冠以張忠謀夫婦之名,以彰𨫋MIT這位傑出校友。這是該校少見的例子。消息傳來,我們也覺得這是台灣之光,與有榮焉!,

21世紀是腦科學的世紀,台灣大學從2005年開始全面推動腦科學,現在非常需要一個腦科學大樓,把十年來累積的設施和人員集中在一處,以促進整合和跨科際合作,也讓台灣有一個腦科學發展的地標。


腦力就是國力

台積電做的晶圓屬於硬體,其上所乘載的資訊都是腦力工作的結晶。Zuckerberg創造的臉書就是腦子出來的點子,藉由電腦,網路這些硬體,改變了人類互動的方式。

按照摩爾定律,記憶體的價格每三個月就便宜一倍,所以將來的產業,不再是電腦,手機這些硬體,而是創意,點子。

高齡社會,無可避免地,延長了壽命,卻造成失能。眼睛,耳朵,手腳⋯⋯機能不良,人雖然活着,卻造成自己的不便和他人的負擔。解決之道,應該是擷取有效的腦電訊號,透過IC以及機器人技術,讓人類
See without eyes,
Hear without ears,
Move without legs
這就是21世紀的產業!


MIT與腦科學

張忠謀所感謝捐款的MIT,現在就是以腦科學為發展的主要方向。MIT原來是以工程,物理,着稱。20世紀末期,MIT當時的校長Vest在經過全校教師的腦力激盪之後,決定選擇腦科學,取代原來的物理,工程,成為MIT21世紀發展的主軸。

2004MIT一反多年來該校校長不是物理學家,就是工程師的傅統,破例起用了Susan  Hockfield女士這位卓越的神經科學家擔任校長,宣示MIT要在神經科學方面大展身手,經由大腦研究改善人類的溝通與學習,並對許多嚴重的神經疾病提供解決的曙光。更重要的是:將心智(mind)的研究連結到大腦的研究;把分子生物學、系統學、電腦科學、認知科學一直到心理學緊密地結合起來。

所謂「自助者,天助之」,
由於各界對大腦研究的重要性愈形了解,更多的慈善家相繼對MIT的神經科學研究投下大筆的贊助MIT對神經科學的新嘗試吸引了麥高文(McGovern)基金會的注意。該基金會決定在MIT成立麥高文大腦研究院(McGovern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並由諾貝爾獎得主Phil Sharp擔任首任主管。Phil Sharp不僅帶來科學聲望,他卓越的智慧與經驗更為MIT開創科學研究的新契機。

另外,在Fairclild基金會贊助下,本來專研免疫系統的日本籍諾貝爾獎生理和醫學奬得主Tonegawa也應邀到MI開創了學習記憶研究中心(Center for Learning and Memory)。目前,該中心的主任就是出身台灣,現爲中央研究院院士,台灣大學研究講座教授的的蔡立慧教授。


台灣是張忠謀的另一個MIT

張忠謀說:麻省理工學院是他正式教育最重要的一環,對他的一生有深遠影響。想來,台灣對張忠謀成就他的輝宏事業,應該也是非常重要的另一環。

我想,張忠謀在他人生的最高峰決定回饋MIT對他的裁培,應該是對自己的一個歷史定位。對於台灣的未來有一個劃時代的回饋,相信也會是他人生中一個值得社會大眾稱譽的善行。


捐款給美國名校,可見度較高?

當然,捐款給世界名校如MIT,是比捐款給台灣大學具有更高的可見度,但是以張忠謀勇於抗拒紅色供應鏈的豪氣和決心,相信不至於像有人,出身國立大學政治系,又曾任該系系主任,對母校社會科學大樓的建造,吝於贊助,反倒是樂於擔任其美國母校的校董。台灣總是被利用,而不被感激,也就是「用後即丟」的窘境!哀哉!


台灣大學腦科學研究十年

2005年李嗣涔校長為台大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掛牌揭幕,2010年台大腦與心智研究所成立,2011年台大醫院臨床神經科學與行為研究中心成立
2015年11月14日,楊泮池校長為身體,心靈,文化整合研究腦造影中心揭幕。可說腦與心靈兼顧,臨床與基礎並重。台大各學院和腦科學相關的教師和主治醫師近兩百名。十年來,腦科學相關的重武器如腦磁圖,先進功能性磁振造影,動物用磁振造影,動物用正子造影,動物行為測試裝置⋯⋯均已大致齊全。可惜,人員和設施仍分散各處,急需一個大樓,讓大家能密切互動。就如MIT有McGovern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哥倫比亞大學的Kabli Institute for Brain Science 今年也遷入新居,把該校腦科學相關的單位集中在一處,以促進合作和互動。如某位諾貝爾獎得主所說:距離若超過30分鐘車程,就很難有真正的互動。

台大近來是有些土地可供興建腦科學大樓之用,只是政府財務困窘,對大學的資助逐年減少,導致有些學院連走廊電燈都不敢開,以節省電費,何來餘力興建此一攸關台灣未來發展的腦科學大樓。


台灣腦科學研究面臨十字路口

10月2日的Science刊出,今年六月在蘇州召開的大型腦科學研究研討會的會議報告。繼美國,日本,歐盟之後,中國打算投入千億人民幣於腦科學研究。該次會議幸好有江安世教授,孫以瀚老師代表台灣與會,在Science的會議報告中得以和亞洲各國並列,不致像亞投行一樣,變成小弟。往後的發展,就看台灣自身的努力了!

今年,美國一位富豪Ted Stanley 捐助六億七千萬美元給由MIT和哈佛大學合辦的Broad Institute,震驚學界。此一捐款的目的是,希望能藉由近年來突飛猛進的基因體研究技術,能對精神疾病的瞭解有新的突破。Stanley的兒子三十年前爲躁鬱症所苦,如今雖己克服病魔,但Stanley仍希望能藉由分享他的財富,對為精神疾病所苦的人,有所助益。台灣不乏名列世界富人排行榜的富翁,然而卻未見Ted Stanley這種大手筆,乾乾脆脆,不附帶種種條件,捐助科學研究的壯舉。

今日的人類,兒童時期為自開症,過動症所苦,中年人爲憂鬱症,藥癮所苦,老年人刞為失智症,巴金森症所苦。腦科學研究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我雖是婦產科醫師,但從2000年之後,深覚腦是人類最後的未知領域。人是什麼?有人說:人類花費鉅額資源,探索宇宙的目的,其實是要瞭解人類本身。我想,腦研究才是追尋這個大哉問的關鍵。

從2005年,抱着唐吉軻德的儍勁,去推動台大的腦科學這看來不可能的任務。不過,在大家的努力下,十年後的今天,總算把腦科學的舞台,燈光,音響,演員都準備就緒,就等有心人士,如張忠謀之回饋MIT,慷慨解囊,建造一個有水準的劇院,譲好戲可以及時登場!也讓台灣在腦科學,這個人類的last frontier 不會缺席。









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在醫院裡,也會有車禍!

在醫院裡,要小心來車!
馬路如虎口,汽車是老虎!在台大醫院走路,也要注意來車,不是汽車,而是推床,輪椅。
在醫院走廊走路,背後傳來,對不起,請讓路的叫聲,然後,五六個人推着病床,飛也似地從背後衝過來,只好趕緊閃到墻邊,譲他們先過。
如果,閃避不及,可能會被撞得粉身碎骨,因為他們分秒必爭,衝得很快,若被撞上,保証也得躺在推床上,升級為乘客。
十年前醫院裡還沒有這麼多推床,橫衝直撞。由於高齡人口增加,疾病嚴重度高的病人變多了,造成這種醫院走廊如虎口的現象。
最危險的地方是,電梯裡面,電梯門一開,一個大推床被推進來,你若站在面對電梯門的地方,最後趕快閃到兩邊,否則,有可能禍從天降。
我有位同班同學,在美國某醫院當醫生。
有一天,在醫院搭電梯,電梯一停,門打開,
一台大推床直接正面撞上站在電梯裡的他。
他是被壓扁,但沒有外傷,以為沒事!
沒想到出了電梯,突然腹痛如絞,不支倒地!
經過群醫會診,原來是一撞之下,導致他的肚子裡腸繫膜動脈剝離,
血流不通,腸子缺血,引起的劇痛足以令人休克!
後來,緊急做導管,由導管送入支架,把剝離處的內膜撐回原位,
回復血流暢通,才檢回一條命!
聽說他是世界首例!
在醫院走路,恐怕頭上要裝個後照鏡!
搭電梯一定要站在兩側,
以免被推床或送貨車壓成肉餅!

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長廊盡頭--當年在台大醫院老開刀房的先輩身影

長廊盡頭

    ----當年在台大醫院老開刀房的先輩身影---

謝豐舟

台大醫院一東走廊,其盡頭在1980年代以前,是開刀房,多少外科系名醫走過這條走廊,到開刀房大展身手。如今安在?

民67年聖誕夜,我被一位開業醫生半夜叫醒,為他友人十六歲的女兒,做內出血的剖腹探查。開進腹腔後,發現是卵巢惡性腫瘤破裂出血,將卵巢腫瘤逐步切除,但已侵入骨盤腔側壁,侵入處,血肉模糊,難以止血,努力到天亮,終於可以控制,關完傷口,天己大亮。精疲力盡。

當年開刀,沒有麻醉醫師,我自己做腰麻,實習醫師量血壓,我一邊忙着開刀,一邊問血壓多少,一邊叫護士輸血,真是孤軍𡚒戰!腰麻只有三小時的效果,之後,其實病人是處於半休克狀懲,根本沒有麻醉,只是無力叫痛,前後輸了3000CC的全血。

結果是endodermal sinus tumor,是最惡性的卵巢癌。手術後,我給予當時最新的以Cis-platinum為主的化學治瘵,恢復到可以正常生活,上學。不過兩年後再發不治。香消玉殞。

一東目前是婦產科門診,每星期四上午,我會走在一東走廊之上去診間,看着盡頭的老開刀房所在,不禁想起當年許多surgeons的身影!李治學,李俊仁,陳漢廷,李卓然,魏達成,洪啓仁,陳秋江⋯⋯

當年許多台灣第一,如首例腎臟移植,首例骨盤連體嬰分割⋯⋯,都在這個老開刀房首演。只是,許多已經被後人遺忘。相較於許多同學知道B型肝炎防治的歷史,誰進行台灣首例腎臟移植卻罕為人知。我曾幾次問過竄六同學,台灣首例腎臟移植是誰做的?大部份的同學說:不知道,有幾個同學說:李伯皇。沒人正確他說出是李俊仁和李治學兩位教授。不過把1968年時還是醫學生的李伯皇扯出來,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為此,我特別把台大醫院器官移植發展史做為台大醫院時光隧道系列展第二檔的主題,更做了李俊仁,李治學兩位教授實體大小的人形立牌,做為展示的重點。希望大家知道是他們兩位完成台灣首例腎臟移植。

我之所以特別重視這件事,是因為我和李治學教授有特殊的關連。1970年,我醫科五年級的暑假,留在台北做畢業論文。有一天突然肚子痛,症狀很像典型的急性盲腸炎。去急診處看,診斷也是如此。值班醫師建議手術,寢室室友的林志明就幫我找了和他同為台中一中校友的李治學醫師幫我開刀。因此,我對李教授有特別的感念。1978年我擔任台大講師之後,也在景福校友會和李教授共事過。可惜,他英年早逝,他的臨床,研究都很傑出,待人處世也廣受好評。不少人都說:李治學教授如果不為病所苦,台大外科將是另外一番面貌。我想,能為他辨這次展覽,彰顯他在器官移植的貢獻,也算是聊盡一點心意!

在這老開刀房裡,我還曾和魏達成教授一起為因子癇而肝臟破裂的產婦開刀,和陳明廷教授一起做人工陰道手術,因為我們需要他先取病患的皮膚,套在模子上,由我來植入。當年,也是在這老開房裡,我和李卓然,文錫圭兩位老師一起開過四年的子宮頸癌根除手術,見証台大醫院子宮頸癌根除手術的成熟過程。

後來,開刀房遷到實診大樓旁邊,一東長廊的盡頭就人跡罕見,早年的人來人往,不復可見。真是亭台樓閣依舊,只是朱顔改!

image1.JPG

從我的 iPad 傳送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