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0日 星期一

回首五十年青春夢

--台南一中1965級畢業50週年返校活動記實--

謝豐舟

在畢業50年,歷經半個世紀之後,1965年從台南一中高中畢業的近八百位同學,有106位能回到母校敍舊,大概七個人中來了一個人,真的是難能可貴。

去年三月,我到成大演講,順道拜訪就在隔壁的母校,張添唐校長告訴我,這三年來,畢業五十年的校友都有返校活動,今年恰是我們1965級畢業五十年。其後,我和當年高三八、九班的同學提起,大家覺得我們這屆也可以來做做看,於是就以多年來一直緊密互動的高三八、九班同學會為班底,尤其是陳延輝和顔世華兩位同學,開始籌備今年五月一日的返校活動。當時,大家心裡其實並不知道事隔五十年,究竟能找到多少人來參與。

我們這屆不是1946,就是1947年出生,也就是所謂的二戰後的嬰兒潮。當年的嬰兒如今已是年近七十的老翁,這七十年間,台灣,世界,人類歷經了空前鉅大的改變,我們這一輩可說是親身經歷。因此,畢業五十週年的返校敘舊,可以說是嬰兒潮世代的回顧和反思。

嬰兒潮世代正是科技,貿易大爆發的時代,台南一中1965年畢業的同學,正好搭上這個列車,累積了多采多姿的人生經驗,較諸今日年輕人為22K所困,可算是幸運的一代。其中當然有不少值得一提的故事。

台東有個相當出名的台東公東高工。它是1960年代,由來自比利時的傳教士從比利時募款建造。學校是一座五層樓的清水模建築,由當年一位初出茅蘆的比利時建築師設計。一樓到四樓就是高工的教室,而五樓是一個簡樸的教堂。這所高工在台東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手藝嫻熟的木工,為偏鄉的青年創造美好的人生。去年,我偶然得知,我們這屆的簡安祥同學居然在這所高工擔任了十七年的校長,把他最珍貴的歲月奉獻給偏鄉青年的教育。安祥兄是建築師,他不像趙藤雄之輩,專事政商掛勾,圈地造屋,而默默地在故鄉為下一代耕耘。他的事蹟,反映出我們這一輩為台灣做出的奉獻。

這類的事蹟不勝枚舉。希望這些故事可以藉由這次的五十週年返校活動留存下來,一方面呈現台南一中的教育成效,另一方面,也見証戰後嬰兒潮世代的生命故事。當然,在這充滿了機會的五十年,我們除了多采多姿的人生經歷,也累積了許多有形和無形的資源,若能多少回饋母校,用來培育台灣未來的新血,更是美事一樁。

去年承校長告知:母校操場的老榕樹亟須圍欄保護,因此,我們這屆25位同學迅速地募集了二十萬元。如今,老榕樹四周己經有了美觀實用的清水模水泥座椅,既可保護老榕樹,又可供學生和民眾休憩之用,更象徵我們這屆對母校的感謝!

在滑鐵盧打破拿破崙的威靈頓將軍曾說:滑鐵盧戰役的勝負早在伊頓公學的操場上已經決定。可見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台南一中對台灣的重要性,相信不下於伊頓公學之於英國。這也是我們這屆校友,大家之所以盡一己微薄之力,回饋母校需求的動機。畢竟,一個國家社會的未來,是在年輕的新血,而不在垂垂老矣的LKK!

今年五月一日恰巧,也是台中一中百年校慶的日子。校友和學生發起重建在1970年代被強拆的紅樓校舍,另一方面,學生也站出來反對教育部的黑箱課綱微調,抹煞台灣歷史真象。相較之下,台南一中算是幸運地保留了古老的建築。不過,台中一中和台南一中校舍不同的命運,也提示我們,教育事業和機構,若不強力呵䕶,就會被威權所摧殘。我想,這一點值得在校師生和校友們銘記於心,共同努力吧!

由於陳明輝同學,這位在地A咖的後勤支援,郭金誥同學的細心安排,學校老師的熱心協助,整個返校活動,十分順暢,皆大歡喜。在古老的禮堂後方,準備了豐盛美味的台南小吃,有擔子麵,碗粿,白腹魚焿,魚丸湯,米糕,蝦捲,芋粿⋯⋯,比在街上吃的還要美味!令人覺得不虛此行,心頭和腸胃都很溫暖。值得一提的是,活動過程,也留下完整的影音紀錄!沒想到,東拚西湊竟然成就了一個如此溫馨,熱情的活動,讓大家重溫舊情,實在是意外的收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