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對的策略,對的人,正確的目標----從台灣唐氏症防治談起



對的策略,對的人,正確的目標是馬政府所缺少的元素。

台灣的唐氏症防治從推動羊膜穿刺,到母血篩檢,經費都是自費。政府對羊膜穿刺的孕婦每人補助二千元,孕婦自付四千元到六千元。從1984到現在三十年,還是二千元。

至於母血篩檢則完全是自費。1992年剛開始時是一次一千元。當年我一開始就採取自費路線,一方面政府沒預算,一方面走自費路線可以用巿場的力量去推動。

我的想法是孕婦每人出一千元,大概一千個孕婦有一個人的胎兒會是唐氏症,所以發現一個唐氏症要一百萬元,但這一百萬是由一千人分擔,999人出一千元幫1個人發現唐氏症,自己幸運沒中獎,但幫助一個人和社會免除唐氏症的終生重擔。這是利他行為。絕大部分的孕婦還能負擔那一千元。

為了有效推廣必須譲醫生,檢驗所及試劑公司都有動機,所以這一千元裡面,診所可得400元,他要做採血,送檢及後續說明,檢驗所400元,要做檢驗,公司則要運算,製作報告。如此大家都有誘因。

我則透過周產期醫學會,向當時的保健處,申請一個三年計畫,每年120萬,進行品管和統計,以評估效果。另外利用試劑公司的資源,舉辦國內和國際的學術和教育活動。因為試劑公司將我們這套方法迅速地推廣到香港,中國,韓國,建立了他們的跨國巿場。

有人跟我說,既然有效,何不要求納入健保,我說,別儍了,一旦納入健保,一次給付只剩三百元,大家興趣缺缺,不可能全力推廣,畢竟人是資本主義的動物。

所以台灣唐氏症的成功防治,政府出的錢非常有限,但他們可以了解和支持對的策略,一方面節約政府經費,一方面促進巿場活動,而讓孕婦以互助的方式,避免唐氏症的威脅。

當年保健處同仁的睿智值得今日的國健局參考。對的人,對的策略,政府可以用最小的資源成就大事。台灣的乳腺癌防治其實也可以用唐氏症的本土經驗做為借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